【對立 VS. 對話】
#當孩子有情緒時成人可以做的三件事
最近越來越懂我那快3歲的小女兒在想什麼
發現這個年紀的孩子其實很可愛
就是一整個反骨到底、不要到底
「原來你,什麼都不想要」(忍不住唱歌)
#人生中的第一個叛逆期
來聊聊前天發生的事情
飯前唯可想吃餅乾
但爸爸擔心吃完餅乾吃不下正餐
告訴她吃完晚餐就能吃餅乾囉
然後你知道的,他就被開啟「不要不要」的開關
瘋狂哭鬧說不要,爸爸好好講理也沒用
態度表明「老娘就是現在要吃!」
我走過去蹲下來問他
「你很想吃餅乾是嗎?」
「是~」她邊哭邊說
「這個餅乾誰給你的呀?」
「阿姨」原來是他今天去朋友生日會拿到的餅乾
「今天生日會阿姨也做了好多餅乾,你有吃到嗎?」
他點點頭
「你吃了幾片?」
他比了五根手指頭
「你吃了五片呀,你覺得好吃嗎?」
「好吃」他笑著說
這時他的情緒明顯平穩下來,我們繼續對話
「餅乾很好吃,但裡面只有糖跟澱粉,只有熱量沒有其他營養,你的身體也需要其他營養才會健康強壯,才不會軟趴趴沒力氣,你覺得可以怎麼做幫助身體有力氣呢?」
「我要軟趴趴的!」他回我之後,就趴在地上
「你要軟趴趴阿,這樣好像蝸牛喔」我們都笑了
「我是蝸牛」他笑著學蝸牛在地上蠕動
「那親愛的小蝸牛,我們現在要去吃晚餐了,你要自己裝還是我幫你裝呢?」
「我自己裝」語畢他就走向餐桌
之前有一起共讀過許多關於身體與食物營養的繪本
很多事其實孩子都知道
那他們在不要什麼?
「不要管我」
「不要念我」
「不要控制我」
「不要說服我」
「不要拒絕我」
「不要幫我決定」
「不要對我說教」
「不要否定我的想法」
很多時候爭的點不見得是當下的事件
而是背後的 #權力
當發現與孩子陷入拉扯
我們可以先從名為權力的戰場上退下
不要誤會,退下不是要讓步或妥協
想像孩子有情緒時如同一團火苗
我們的反應是讓火苗變小,還是越來越旺?
不要隨著孩子起舞 #導致自己也跟著發火
當孩子有情緒時,成人可以做的三件事
1. 同理孩子,你可以說
「你想要...是嗎?」
「你感覺...是嗎?」
「我知道了」
有時我就是不斷重複我知道了
然後孩子就好了
2. 就讓孩子哭一下
因為有時孩子 #就只是想要哭一下
3. 陪孩子聊聊天,可以用 #啟發式提問
我很常用5W1H來與孩子對話
「何時(when)」
「哪裡(where)」
「誰(who)」
「什麼事(what)」
「為什麼(why)」
「怎麼做(how)」
之前也有分享過啟發式提問相關文章
我貼在下方留言處給有興趣的人參考
有時孩子哭到最後只是需要台階下
身為成人的我們就大人有大量
多製造些讓孩子下台的機會吧
#和孩子對話而不是和他們對立
#聽孩子說話而不是要孩子聽話